社交焦慮症(social anxiety disorder,簡稱SAD)又稱社交恐懼症(social phobia),耳熟能詳,常常在小說、報章雜誌、乃至於電影中看到,似乎離我們的生活很遙遠...但,真的是如此嗎?

 

甚麼是社交焦慮症?

「總覺得大家好像都在注意我,等著看我出醜…」

「不知道為什麼,跟某些人講話,或是在大家面前演講,都讓我感到十分害怕,好像自己下一秒就會引發大家的哄堂大笑…」

以上的狀況只是簡單的內向、害羞嗎?臨床經驗或是大規模的研究統計,都告訴我們,上述的狀況往往代表了社交焦慮症的可能性!

一般來說,社交焦慮症好發在青春期的中期,但也有五歲即被診斷出有社交焦慮症的個案報告。危險因子除了自嬰兒期就有的天生文靜內向(behavioral inhibition)的氣質、遺傳、甚至是過度干涉與保護孩子的父母,都是我們可以理解的危險因子。

此外,生長過程中的社交機會與教導也是非常重要的。常見到社交焦慮的個案在生長過程中,因為多種原因產生對於社交的焦慮,導致避免社交活動,並因此而無法學習到較為成熟與全面的社交技巧;之後發現自己越來越無法融入社交場合的壓力,導致對於社交的焦慮增加,更加避免參與社交活動,並因此而形成惡性循環,甚至可能因此而將原來自覺舒適的人際關係圈變得緊繃,而使每日的工作與生活充滿壓力。最後因為人際關係的疏離、自我評價的下降,往往跟憂鬱、物質濫用、失眠、甚至是其他生理疾病有極高的共病性。

 

社交焦慮症為什麼需要注意?

綜上所述,社交焦慮症包含了遺傳與環境的各種影響,且加上每個人不同的防禦機轉,最後導致人際關係與情緒宣洩的困難,並影響到學業、職業、與日常生活的正常運轉。據悉,美國約有一成的人患有社交焦慮症,其他國家有高有低,但終歸都是不低的比例,想來台灣也不會差太遠,你我不得不注意。

話雖如此,社交焦慮症除了分為廣泛型社交焦慮症,非廣泛型社交焦慮症兩種外,個案與個案的症狀嚴重程度亦有明顯的差別。雖然只要自覺焦慮造成的社交障礙已經影響到生活,就可能患有社交焦慮症;但有許多社交焦慮症的個案,往往可以在自己的社交舒適圈中生活得還算輕鬆,只是在某些需要頻繁與陌生人互動或可能成為全場焦點的場合無法自由揮灑。而當個案不得不在這樣的場合工作或生活時,就會導致焦慮惡化、影響生活。這樣的個案往往在經過藥物或認知行為治療後,就會有明顯的改善,並在治療過程中更加了解自己,甚至因為克服自信不足之處,而讓自我評價明顯上升。

 

我有社交焦慮症嗎?

請看看下列的問題,如果三者都有,那麼患有社交焦慮症的可能性就不低了。

「因為擔心自己會丟臉或出醜,所以避免與他人一起從事活動或聊天。」

「想盡辦法避免會讓自己成為全場焦點的活動 (如演講)。」

「沒有比『丟臉』、『看起來像個笨蛋一樣』更讓自己感到害怕的事了!」

如果上述三者都有,而且這種擔心害怕的心情已經嚴重影響到生活,請就近前往可以信賴的身心科或家醫科諮詢!

 

 

作者:康德聯合診所 身心科 郭信麟醫師

門診

時間

週一

週二

週三

週四

週五

週六

週日

09:00
|
12:00

 

 

 

14:30
|
17:30

 

 

18:30
|
21:00

 

 

 

 

新竹市東區光復路一段362-2號 (03)578-8282 (03)578-8383

 


檢視較大的地圖 

 

 

arrow
arrow

    康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